成都心理咨询师报考中心

首页 >> 报考资讯

为什么过去的孩子很少有心理问题?

作者:职英学校左老师 时间:2024-03-14 浏览:

01.png

《中国新闻周刊》有报道提到,儿童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儿童精神科挤满了抑郁症小患者。

02.png

这几年,关于孩子抑郁、跳楼、诱导“自杀”的新闻也有点多。
很多家长不解:我们小时候也挨打、挨骂,为什么没有心理问题?
现在的孩子也太难养了!
那么问题来了,以前的孩子真的没有心理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
那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呢?
一是,那个时候还没有这种概念或意识。
对于孩子的一些极端或异常行为,统一归结为“不听话”“想不开”;
二是,那个时候信息不发达,人们的生活圈子有限,对外面的人和事知之甚少。
虽然没有数据对比,但现在的孩子确实比以前的孩子更容易有心理问题。
为什么呢?


所注重的需求不一样
以前的孩子,被打骂是家常便饭,是普遍现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而且,物质的普遍匮乏,使以前的孩子的需求重点还停留在马斯洛心理需求的最低层次——生理需求:吃饱穿暖。
再者,以前的家庭,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又忙于生计,根本没多少精力照顾孩子,更别提关注其心理问题了。

03.png

即便有点心理问题,也会在与伙伴的尽情玩耍和在做农活的过程中得到舒缓与释放。

04.png

05.png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一家两代五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稍有风吹草动,全家草木皆兵,这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与窒息感。

况且,信息化的普及拓宽了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发了孩子的心智。他们更看重自我个性、价值是否被认同与尊重。
与以前的孩子相比,他们的需求点已上升至马斯洛心理需求的中高级层次——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
可悲的是,父母及长辈爱孩子的方式,还停留在满足其物质需求和照顾其生活起居上。


童年爱玩的孩子
未来内心更强大
什么是一个孩子真正幸福的童年呢?
我想应该如教育学博士钱志亮所说:


“有充足的睡眠,可以好好长身体;

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自在地疯跑、畅快地运动、投入地观察自然万物、和小伙伴玩游戏、或者只是静静地放空、发呆……

这样的生活会让孩子每天兴致勃勃,感受着生活的乐趣,激发出内在生命力。”


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非常单调:
即使是“双减”过后,大部分的孩子也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
娱乐方式也比较单调:手机,电脑,电视,而这些又通常被家长视作眼中钉。
而且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数也比过去少,家长更容易集中力量去教育。
双向夹击之下,孩子受到的伤害就更大:成绩没考好,家长一批评就钻牛角尖;老玩手机,家长一批评就跟父母吵架、闹离家出走。
不是孩子非要闹,而是他们的世界太小了,只有那么一点事,就显得特别大。
但会玩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他有很多消遣的方式,遇到再大的事,也不会轻易被击垮。
我同事的儿子喜欢打篮球,用他的话说:就没有一场球解决不了的事,如果一场不行,那就打两场。
摸底考试没考好,打打球发泄完了,人就好了。
父母吵他了,二话不说出去打球去了,回来后,大家也都消气了。
去年上高一,开始住校,同事担心他第一次跟同学合住不习惯,结果他跟舍友打了两场篮球,彼此就处成了铁哥们。
他每天过得丰富而充实,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内心。
美国医学博士斯图尔特·布朗用了42年时间,跟踪采访了6000人,结果发现:
小时候没有无拘无束玩耍过的孩子,长大后更难适应新的环境。
而那些自由畅玩的孩子,长大后无论社交能力、抗压能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会玩的孩子,无论性格还是行为举止,都更为松弛、开放。
他们不至于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的,或者陷入刷题、考试、青春期苦闷里,不会动不动就钻牛角尖,更能适应生活的复杂性。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爱玩、爱闹,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由着他去吧!
一个会跳、会笑、会闹的孩子,比一个内心脆弱不堪的孩子,更让父母省心。


学习时的心情不一样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以欣赏的心态鼓励孩子前行,才是父母毕生的修行。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小时候能笨到什么程度呢?
一篇课文,他没背两句就卡壳,反反复复一直背到了后半夜。结果,趴在他家房梁上的小偷都被迫背熟了,他还没背过。
这样的孩子,要是放到现在,不知道会把父母气成什么样。庆幸的是,他父母没有那么“鸡娃”,否则,可能会将一代名臣扼杀在摇篮里。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点像歌词里唱的那句“最心爱的情人,却伤害我最深”!
孩子的出生是被动的,他们长大的方式也是被动的。因为他们没有经济能力,没有独自长大的能力,所以他们就要被动地接受父母对自己的一切操控,无论自己是多么不情愿,甚至是恐惧。
我们创造一个孩子的初衷,不是应该让ta幸福吗?
既然想让ta幸福,那就给予ta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支持。
然而,现实中,有的家长的所做作为,却让孩子觉得,父母不是爱真正的“我”,而是爱那个学习成绩优秀的“我”,爱那个给他们带来面子的“我”。
孩子一旦有这种错觉,内心就会很压抑、很痛苦,甚至很绝望。
无论何种情况,孩子都不会停止爱父母,但他们会停止爱自己,甚至伤害自己。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重心由教育孩子转移到自我提升上来。
当你把自己提升好了,才能带给孩子安全幸福健全的人生。


- The End -

心理类培训报考项目:

  1. 心理咨询师——考证指南:心理咨询有用吗?心理咨询师证书有什么用?

    2024四川心理咨询师报考攻略:五月考试在即!火热备考中~


  2. 心理健康指导——重要通知:【心理类官方证书】“心理健康指导”专项职业能力认证培训开始报名啦!

    教育部心理类证书:2024年心理健康指导师(高级)报考指南!


  3. 家庭教育——【人社厅】——四川家庭教育服务专项能力证书,2024年黄金职业!

    2024年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报考指南!


  4. 婚姻家庭咨询师——人社~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技能培训报考!

  5. 社会工作师——2024年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最新报考攻略~

    2024【社工证】报考条件!从事哪些领域属于社会工作呢?


  6. 学业规划师——注意!2024年四川人社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学业规划”来了!全新职业!报考通道已开启!

    【学业规划师】最新报考指南!—— 怎么报考?详细报考信息欢迎了解~


......


如果你正好对心理类培训报考感兴趣,计划考取相关证书
培训报名欢迎咨询:

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