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心理咨询师报考中心

首页 >> 报考指南

存在于生活中,人际关系中的六个心理学小知识

作者:职英学校左老师 时间:2023-12-11 浏览:

为什么有的人追求喜欢的人很容易,而有的人追了很久却没有追到,最后还被冠上“舔狗”的头衔。对于求爱,有些人天生懂得如何掌控别人的心。

图片

 01 

自我暴露理论


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是社会心理学尤其是人际交往研究领域颇受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自我暴露的意思是一个人自发地、有意识地向另一个人暴露自己真实且重要的信息。

图片

跟一个人的关系从陌生到亲密,是从建立“共情”开始的,简言之,就是能够从对方的角度看到并理解这个世界。

共情能让彼此产生信任,让人感到被理解,被看见。如果你确信对方理解你,你也能看见对方的心声,自然会有一种“知己”的感觉。

而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能够层层递进地进入一个人的内心,通过这一步步心理暗示,会达到一种暧昧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对方是被美化被模糊的,我们会下意识的在对方身上得到认同,在对方身上得到直击心灵深处的照亮和看见。

每个人都有想找到真正懂自己的人的渴望,对方虽然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但是你下意识地会只关注你们产生共鸣的那部分,然后在一步步地了解下,感到“这个人懂我”,最终通过对视达到定型。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能在不被对方排斥的情况下进行肢体接触,成功率还会高的可怕。
图片

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如何与人交际?怎么更巧妙明确的知晓对方的态度和话语表达的意思呢?

图片

 02 

“三明治”效应


在批评心理学中,人们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称之为三明治效应

这种现象就如三明治,第一层总是认同、赏识、肯定、关爱对方的优点或积极面,中间这一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总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使之后味无穷。

比如:今天的汤真好喝,就是稍微咸了一点,下次清淡点我能连喝三大碗。


图片

 3 

“反问句”效应


不想终结聊天话题,就要少说反问句,如“不然呢?”“我怎么知道?”“听明白没?”说这些话时或许别无他意,但其实伤人又伤心,负作用非常大。

生活中能用陈述句就不用反问句,因为80%的反问都是拿来终结话题的大杀器。


图片

 3 

“富兰克林”效应


那些曾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帮你。

想要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他帮你一次,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所以,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好感,主动开口是没坏处的。


图片

 3 

“说谎假象”效应


说谎的人会刻意纠正自己的动作,露出破绽。

比如感到吃惊时,他会一直维持吃惊的表情,而不是一秒钟回到正常的表情;说谎者描述事件经过时会故意说得很顺畅,还加以修饰,但往往真实的东西都需要回忆,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图片

 06 

“约哈里窗户”理论


“约哈里窗户”Johari'swindow theory的理论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和哈里提出了一个名为“约哈里窗户”Johari'swindow theory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人的知识范围包含四个区域:公开区域(Openarea):有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公开”区域;盲目区域(Blindarea):也有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盲目”区域;隐秘区域(Hiddenarea):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隐秘”区域;未知区域(Unknown):最后是自己不知道,别人更不知道的“未知”区域。

图片
其实,
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多或少,我们都会经历一些伤痛
这些伤痛,大部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散,但有些伤痛会留下来,成为你心中挥之不去的伤口,甚至成为一种心理创伤。
而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就是为此而生
无论是自己对心理知识感兴趣,帮助自己能更好的生活,还是想多一门技能,踏入心理咨询行业,解决他人烦恼也罢。

更多详情欢迎了解咨询

请下方关注

左老师微信:19828394191


图片